发布日期:2024-08-28 10:55 点击次数:86
长形手相的人心胸开阔,不喜欢斤斤计较,领导能力强,做事有冲劲,她们总是认为自己的命运需要掌握在自己手上,这种手相的人对待感情忠贞不二,一旦遇到喜欢的人就会死心塌地,即使对方不喜欢杠杆式炒股,也不会放弃。他们会有很旺盛的偏财运,而且多数的财运都是来自身边的异性,因此异性缘很好的他们偏财运也会一直好。旺盛的偏财运会提高自己的整体收入。
岳飞书前后《出师表》石刻考
谭良啸
关键词: 《出师表》 , 武侯祠 , 南阳郡
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《出师表》(以下简称《岳书前后出师表》)石刻,嵌于成都武侯祠二门壁间,共三十七块,每块约长63厘米,宽52厘米,上镌字体大者10厘米见方,小者3厘米不等。书体行草,笔力凝劲,一气呵成,其挥洒纵横,如快马入阵,令人想见岳飞驰骋疆场的英雄气概。此石刻流传很广,影响颇大。见于四川的,除成都武侯祠外,还有两处:灌县青城山天师洞,云阳县张飞庙。此外,陕西岐山县五丈原武侯祠,河南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,河南汤阴岳飞庙,江苏杭州岳飞墓等处也有。
现存这七处《岳书前后出师表》石刻相互翻刻的情况,尚不能完全清楚。清光绪元年(1875年),袁保坦将所获《岳书前后出师表》拓本在西安摹勒于石,跋其后曰:“道光咸丰间(1821—1861),余五过汤阴,必瞻拜岳忠武遗像,最后得见手书《出师表》,疑为伪作,以有诸前辈跋,心费善之而不敢非也。”后来,他得一拓本,认为是真迹,所以翻刻了。[1]《续修陕西省通志》的作者对此加按语说:“岳鄂王此书,袁文城(保坦)于西安摹勒后,一时风行海内。士大夫仰王若天人,故爱王之字如异宝,皆欲家置一册以为快,而不可多得。于是,胡鸿宾刻于岐山,段仲嘉刻于长安,而大荔李寅堂且特采贞石,以千金聘良工,觅原钩本镌于同州,……既而袁氏之石辇归项城,而陕西犹存三石”。[2]从这两段记载可以得知,岐山五丈原武侯祠的《岳书前后出师表》石刻,是在晚清时翻刻的。而汤阴的《岳书前后出师表》,也出现得晚,是袁保坦在咸丰年间第五次去时才见到的。
南阳武侯祠的《岳书前后出师表》,同样是在晚清时翻刻的。现存石刻后面有光绪二年(1876年)任恺的跋语。跋语曰:“岳少保书出师二表,囊见其摺本,知道出南阳,宿武侯祠,为道人所书者。度是碑必在南阳地。岁丁卯(1867年),来宰是邑,谒侯祠,寻碑不可得。时勤延访,知碑在江南之彭城。会壬申(1872年),典守宛南,复加物色,于今甫得之。书法之健拨雄伟,尤见忠武郁勃之气流露于笔端。夫以少保之勋业,固与武侯后先辉映,同为千古传人,岂必其文其书以传耶,而其文其书亦自有不可磨灭者。谨命匠人摹勒于石,籍以点缀草庐云尔。”[3]这就是南阳武侯祠现存《岳书前后出师表》石刻的来历。
至于四川的三处《岳书前后出师表》石刻,均不见于明代曹学俭的《蜀中名胜记》和清嘉庆修《四川通志》。从上述关于《岳书前后出师表》墨迹的流传情况看,四川的三处石刻,也当是在清末以后,据他地的拓本翻刻的。
岳飞是在什么时候,什么情况下留下这墨宝的呢?南阳武侯祠的《岳书前后出师表》石刻附有岳飞的自跋。跋语全文如下:“绍兴戊午(绍兴八年,公元1138年)秋八月望前,过南阳,谒武侯祠,遇雨,遂宿于祠内。更深秉烛,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,及祠前石刻二表,不觉泪下如雨。是夜,竞不成眠,坐以待旦。道士献茶毕,出纸索字,挥涕走笔,不计工拙,稍舒胸中抑郁耳。”[4]这段文字,极为生动地描绘了岳飞书写出师二表时的情景。
传世的岳飞墨迹,在杭州岳飞墓的碑廊陈列着不少。除前后《出师表》外,还有唐代李华的《吊古战场文》、岳飞奏扎四种(绍兴二年,四年、六年、八年)、《谢讲和赦表》、《登黄鹤楼》诗,《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》(张紫岩即南宋抗金名将张俊)及《满江红》词等。岳飞的确是我国古代一位能诗文善书法的著名将领。但是,现存所谓《岳书前后出师表》却并不出自岳飞之手,而是他人伪托之作。分析所谓“岳飞自跋”,问题便昭然若揭。
“跋语”称前后《出师表》是在绍兴八年八月路经南阳所书。其时间、地点均与史实不符。岳飞一生中仅两次出兵中原。第一次在绍兴六年(1136年)八月,他领兵驰援淮西,收复虢州(今河南灵宝)和西京长水县(今河南洛宁),还住鄂州(今湖北武昌)。第二次在绍兴十年(1140年)六月,他出师中原,收复了蔡州(今河南汝南)、陈州(今河南淮阴)、郑州、西京等地,进军朱仙镇后,被迫班师。从进军路线看,第一次在南阳之西,第二次在南阳之东,两次都没有经过南阳。据《宋史·高宗本纪》和岳飞本传,不仅在绍兴戊午八年八月“无战事”,就是全年也不见他领兵出征的记载,所以,岳飞书写前后《出师表》的时间和地点,是虚构出来的。当时,岳飞驻江州(今江西九江)。
由于绍兴六年出兵中原的胜利,岳飞受到提升和褒奖。次年二月,“以岳飞为太尉、湖北、京西宣抚使”,八月,“赐岳飞军十万婚”。绍兴九年,又被提升,授“开府仪同三司”。十年,以“岳飞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”,再次大举进军中原抗击金兵。岳飞是一位有反抗民族压迫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将领。他坚决反对与金国议和。他的抗金主张和锐气,虽然一直受牵制但仍为朝廷所用。从上列这个简单的时间表看,在绍兴八年,岳飞还比较受宠,没有受到迫害,所以有二年后的提升和再次北伐,以酬壮志。“跋语”中所说的“胸中抑郁”之气,显然是伪造者作的过分宣染。
我国古代有严格的避讳制,不允许直接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,凡遇到和君主或尊长名字相同的字,则用改字、缺笔等办法来回避。三国以后甚至讲究避嫌名,和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音同或音近似的字也要避。宋徽宗名赵佶,钦宗名赵桓。《出师表》中有“先帝在时,多与臣论此事。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、灵也”。岳飞在书写时,“桓”字当缺笔或改字以避讳,而现存《岳书前后出师表》中的“桓”字却没有这样作。作为宋代大臣和将领,这是不应该,也不可能出现的疏忽。只能是后人伪托时造成的。
《岳书前后出师表》书于南阳武侯祠之说,也暴露其伪。因为在宋代,南阳并无武侯祠。诸葛亮在《出师表》中自云“躬耕于南阳》。是依当时士人以郡名称地望的习惯,言其躬耕之地在南阳郡,并非实指今之南阳市。今南阳市,在秦汉时称宛,是南阳郡郡治所在地。诸葛亮隐居之地曰隆中(在今湖北襄樊市西二十里),汉末属南阳郡之邓县管辖。自西晋以来,关于诸葛亮在隆中,都有文记其事。今隆中有“诸葛亮故居”,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不在南阳,而在隆中,两地相距三百来里,不可混为一谈。因此,在唐宋人的诗赋笔记中,不见有关于南阳武侯祠的记载。南阳武侯祠始建于元代。据明弘治十一年(1498年)李东阳在南阳武侯祠立的《重修诸葛武侯祠堂记》碑称:“南阳府城西五里卧龙岗,为草庐旧址。汉史称(诸葛武)侯躬耕南阳,又曰寓居襄阳隆中。盖秦南阳郡,即今邓州,而襄阳实在其界故也。元建祠祀侯,又置书院,设山长,聚徒讲学,给田数百顷”。宋代南阳尚无武侯祠,岳飞岂能“过南阳渴武侯祠,遇雨,遂宿于祠内”,书下这前后出师二表呢?《岳书前后出师表》的伪造者,编了一个感人的“岳飞臼跋”,企图使人信以为真。而恰恰是这个自跋,揭露了墨迹的虚假。
对《岳书前后出师表》,前人也曾指出其伪。裴景福《壮陶阁书画录》卷五,著录《宋忠武手书七绝诗轴》云:“余见孔氏藏忠武尺牍,罗天池题云:‘都门廿载,所见卷轴以十万计,无忠寸缣片楮,其难得稀有如此。’世传《出师二表》,余见三卷皆同,其伪可知”。
又,欧阳辅在《集古求真续编》卷五《前后出师表》条目下云:“署名岳飞书,实伪作也。……岳本能诗能书,惟英年许国,老复中原,未暇沾沾于笔墨,故真迹罕见。……表后作岳公自记一段,尤为不伦。岳公此时,正为高宗所奖任,锐意恢复,气贯虹日,何至一夜而迭作楚囚之泣。……且遇雨留宿,明旦而僧索书,又何暇书此千三百字之多耶,于事亦不合理。其字与《古柏行》,《醉翁亭记》,差似一家所出,殆亦白麟等所伪托乎。”关于伪托者白麟,欧阳辅在同书卷五《醉翁亭记》条目下称:“明人杂著云:‘《东坡醉翁亭记》有草书一本,乃成(化)弘(治)间(公元1465—1505年)士人白麟所伪为’。”他同时还指出:“川中有孔明庙《古柏行》,浙有《岳忠武出师表》,皆明人恶扎,与此记(《醉翁亭记》)如出一手,俱不足存”。由此可知,《岳书前后出师表》为明成化、弘治年间士人白麟所书。白麟善书法,还有墨迹《古柏行》、《醉翁亭记》托苏东坡等人之名而传于世。
伪造岳飞手迹何以选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呢?因为岳飞与诸葛亮有不少共同之处。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。他受刘备托孤之重,以收复中原为己任,竭忠尽智,多次出兵北伐曹魏,以致最后病死于五丈原晕中。北伐留下的前后《出师表》(关于《后出师表》,有伪作之说),其志之忠贞,其情之恳切,令人读后感愤垂泪。他于《前出师表》中,发誓要“北定中原”,“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”;在《后出师表》中,声言要以“鞠躬尽力,死而后已”的精神报效朝廷。“出师两表留楷模”。诸葛亮被视为忠臣贤臣受到后人的尊崇。岳飞在外族入侵中原之际,力主抗金,积极北伐以收复中原。他多次上疏反对议和,陈述抗金方略。在着名的《谢讲和赦表》中,他慷慨陈词:“愿定谋以全胜,期收复于两河,唾手燕云,终欲复仇而报国”。他“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”的豪言壮语气吞山河。诸葛亮与岳飞二人虽相去九百余年,但是,二入赤胆忠心为国,多次顽强北伐,精神相通一行为一致。人们容易把他们联系在一起。《宋史·岳飞传》“论曰”:“飞些伐,军至汗梁之朱仙镇,有诏班师,飞自为表答诏,忠义之言,流出肺腑,真有诸葛孔明之风”。
史称岳飞“好贤礼士,览经史,雅歌投壶,恂恂如书生。……忠愤激烈,议论持正,不挫于人。”他对忠贞勤勉、淡泊宁静的诸葛亮当然是十分敬重的。白麟参照这些史实,伪托岳飞之名书写了《出师表》,并编造出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自跋,所以极容易使人信以为真。
《岳飞前后出师表》显然系伪作,却能得承认。原因在于:这是诸葛亮著名的《出师表》,署名又是民族英雄岳飞手书。二人英名和勋业先后相辉映。人们爱屋及鸟,敬其人而爱其文。所以珍视这墨迹,那怕明知其伪,也不愿正视其伪,揭示其伪。当然,《岳书前后出师表》能从明代流传至今,历时五百多年,广为人们所喜爱,还因为此墨迹书法艺术本身自有存在的价值。历代很多人都称赞此墨迹书法“劲健飘洒,生气凛然”,“结体遒美,气韵生动”,在明代书法中可称独树一帜。伪托者白麟,当不失为一位书法家。《岳书前后出师表》石刻,虽系伪作,但仍不失为一件文物,应该受到重视和保护。
(1) (2) 民国修《续修陕西省通志·金石》卷166。
(3) (4) 河南人民出版社:《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》影印本,碑存南阳武侯祠。
四川文物 1985-03-02
谭良啸
研究员杠杆式炒股,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,先后曾任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副馆长,成都永陵博物馆馆长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、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诸葛亮研究中心学术顾问、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会顾问。
岳飞出师表南阳诸葛亮武侯祠发布于:湖北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